整体联动立起“四大支撑体系”

日期: 2024-03-09 02:26:31 作者: 开云登录网址 1

  省委、省政府编制实施的《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四大支撑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推动机制。

  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湖北为何重点突出这四大支撑体系?全省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如何锻造支撑体系的“钢筋铁骨”,形成整体性支撑合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部分院专项规划部主任陈莎。

  支撑体系是湖北落实国家战略定位的基础和前提。对支撑体系的建设进行系统性谋划和部署,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支撑体系,才能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强劲动力。

  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四大支撑体系,是对湖北经济结构、资源要素、地理区位等方面有利条件的进一步夯实,是对湖北区位、市场、能源、科教等领域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强化,是精准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体现,是依据湖北发展的基础条件、潜力空间科学谋划的动力支撑系统。

  记者:《规划纲要》专章部署了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四大支撑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推动机制。对湖北来讲,着力提升支撑体系的能力、水平和体系化程度,意义何在?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是党中央和习对湖北发展的明确定位和要求。

  深刻把握 “建成支点”的内涵,是准确理解“支撑体系”的前提。“建成支点”就是要全面增强战略牵引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辐射能力,充分的发挥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全面筑牢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围绕“建成支点”发展要求,必须强化支撑体系的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发挥湖北区位交通和市场空间优势,强化交通市场枢纽功能,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撑;能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服务先进制造业基地,助力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建设的支撑;科技教育人才体系建设是发挥湖北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有力支撑。

  对支撑体系的建设进行系统性谋划和部署,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以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为抓手,扩大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交通体系与空间的协同,改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升;以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为抓手,推动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现代化物流服务水平;以能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抓手,确保城镇、农村、产业的用能需求,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以科技教育人才体系的建设为抓手,持续创新驱动,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动力。

  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支撑体系,才能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中长期的战略选择。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这是湖北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湖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规划纲要》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总体设计和战略框架,支撑体系就是这一战略框架的基石。没有支撑体系,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无从谈起;没有高质量的支撑体系,先行区的建设缺乏强劲动力。围绕先行区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全面提高支撑体系的能力、水平和体系化程度,是推动“建成支点”、强化“四化同步”、保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强化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建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努力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通过强化能源保障体系,落实“保障能源安全、碳达峰碳中和”两大要求,打造全国电网联网枢纽、全国天然气管网枢纽、“两湖一江”煤炭物流枢纽,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通过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体系,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等目标的建设。

  记者:湖北是九省通衢之地,同时也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湖北为何重点突出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技人才这四大支撑体系?

  陈莎: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技人才四大支撑体系,是对湖北经济结构、资源要素、地理区位等方面有利条件的进一步夯实,是对湖北区位、市场、能源、科教等领域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强化,是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体现,是依据湖北发展的基础条件、潜力空间科学谋划的动力支撑系统。

  综合交通体系是扩大循环规模、保障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湖北区位优势突出,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重心在东部地区集聚的态势将发生转变,运输需求逐渐由“两头在外”转向侧重国内,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作用将得到突显。但湖北综合交通体系的瓶颈和短板问题仍然突出,例如,长江中游航道“肠梗阻”依然存在,跨省的国家高铁主线尚未贯通,京港澳、沪渝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瓶颈问题凸显,联运转运设施建设需要加强等。因此,要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扩大综合交通线网规模,提高交通枢纽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将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现代物流体系是提高循环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能的关键。湖北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并凭借规模效应和物流组织格局的优化,实现了相对较低的社会物流成本。但是,物流体系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多式联运体系不完善,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有待提升等,成为制约湖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着力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体系降本增效,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为湖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奠定基础。

  能源保障体系是守住经济安全底线,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我国能源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能源保供和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湖北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湖北拥有绿电、页岩气等可持续发展能源保障,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也面临用能需求刚性增长下能源安全保供的压力、“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对能源的安全多元供给和高效输送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着力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

  教育科技人才体系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湖北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链条较为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科教人才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因此,要着力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体系,充分利用湖北科教人才资源,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需求,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整体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湖北各地发展基础、条件不同,建立起这四大支撑体系,分别应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形成整体性支撑合力?

  陈莎:四大支撑体系分别从交通、物流、能源、科教人才四个领域发力,为湖北加快先行区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支撑,助推发展方式的变革和战略路径的调整。全省各地需要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整体联动、共同推进,进一步锻造四大支撑体系“钢筋铁骨”,持续激活湖北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提高交通枢纽服务能力,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第一,切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效联通国内主要城市群,多路衔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重点强化沿江交通干线承载能力,实施长江、汉江航道建设重点工程,加快贯通沿江、呼南、福银等高速铁路湖北段,提高对接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铁路班列作业能力。第二,高质量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港站,着力打造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加快建设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武汉国家级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统筹推进交通枢纽港站一体化建设。

  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需要持续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的构建,扩大物流服务规模,推动物流体系降本增效。第一,加强物流枢纽布局和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武汉、宜昌、襄阳、鄂州、十堰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加强联运转运设施建设,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能力,加大大型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社区物流配送站等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第二,推动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重点强化以汽车、集成电路等支柱产业为重点的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加强粮食、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建设,补齐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物流平台服务水平。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需要从能源产供储销各环节入手,全方面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和利用效率,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第一,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浩吉铁路+长江水运”煤炭输送体系,打造面向“两湖一江”的煤炭物流枢纽,提高油气输储能力,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第二,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建设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地热能供暖制冷,加强水电保护性开发,培育壮大氢能产业。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华中“日”字形环网建成投运,补强特高压近区网架,推进城镇配电网改造升级,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深入拓展电能替代。

  完善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系,需要系统集成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第一,要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第二,要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推进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技术领域重大科研攻关。第三,要打通科学技术创新转化链条,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体系,统筹构建“平台+中心+基地+驿站”的人才发展平台体系,集聚用好各方面人才资源。(周磊)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