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信息
上世纪90年代,长沙海关在监管进出口货物。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程碧云 黄勇华 摄影报道
1985年,在沉寂38年之后,长沙海关正式恢复建关,湖南封闭的大门缓缓打开,一段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历程就此开启!
迎着改革开放的长风,湖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水陆空通达全球,开放平台与日倶增,开放型经济奔涌向前,汇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1984年底,时任长沙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的张明,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在湖南恢复海关。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初,英国驻华公使要求清政府将岳州(今岳阳)开为商埠。1899年岳州关在城陵矶董家巷正式开关,湖南的门户,率先在城陵矶打开。
当时的岳州城门上,有一副气势非凡的对联:“城陵踞全楚上游,来百工,柔远人,互市通商开重镇;洞庭为三湘巨浸,东长江,南衡岳,关澜锁钥束中流。”
然而,如此雄武的岳州关,却因国羸民弱,被外人占据沦为洋关,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对湖南进行经济侵略的第一个据点。
1939年,岳州关关闭,1947年长沙关关闭,它们带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沉沉睡去。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与关税自主权,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海关。
1980年1月1日,停征13年之久的中国海关关税恢复征收,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改革开放意愿的有力信号。
随着国内新一轮经济稳步的增长,国际形势进一步缓和,世界资本流动加速,湖南对外经贸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快速地发展起来,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一直上升,“三来一补”快速地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外商投资公司数增长。
“湖南是较早向国务院申请筹建海关的内陆省份,我在外经委工作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当时恢复海关的迫切需求。”今年86岁的张明依旧思维清晰、记忆深刻。
1984年10月,湖南省第一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即首届“湘交会”)在长沙市举行,张明是这届湘交会长沙代表团团长,带领长沙团签订了80多个合同项目,成交额9600万美元。这些合同,绝大部分是湖南企业引进国外成套生产设备的合同。
当时湖南还未设立海关,进出口办理报关、注册备案等手续只能到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海关,这给迫切希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湘企带来极大不便。
1985年8月31日,长沙海关正式复关,辖区为湖南省全境,张明被任命为副关长。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醒了沉睡多年的岳州关。1986年9月,岳阳海关开始筹建,1988年6月15日,岳阳海关正式开关。
上世纪90年代城陵矶港建设货仓,原来的岳州关的中洋关、下洋关馆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码头。
岳州关的上洋关因独立建设在高处而遗存下来,这座西洋风格浓郁的老建筑,记录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见证了新时代城陵矶港口的重新崛起,听到了我省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汇入世界经济大潮的阵阵涛声。
夏日的城陵矶码头,江面开阔,明净的蓝天下,大型船舶穿梭不停,起吊机械繁忙装卸货物。这个通江达海的水运口岸,是湖南连通世界的“桥头堡”。
自长沙海关恢复建关以来,海关阵容逐步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等开放平台相继获批,湖南的开放大门越敞越开。
1990年6月18日,一架飞机从长沙航空口岸升空,直飞香港,我省第一个国家一类口岸宣告开放。
进入21世纪,在长沙、岳阳、张家界3个国家一类口岸的基础上,我省陆续开放建设了多个口岸作业场所和特殊监管区域。
2005年,郴州,这个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建起了我省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郴州出口加工区。
之后,衡阳、湘潭、岳阳、长沙综合保税区相继设立,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陆续开放……我省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一。
如今,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开通通达五大洲的国际及地区航线,平均每周定期出入境航班达300余架次,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达40个;城陵矶港已开通港澳、日韩、东盟、澳大利亚等地的接力航线,实现了与海岸线的无缝连接;中欧班列的湘欧快线延伸到欧洲、俄罗斯、中亚、中东、东盟……
今年4月,原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换上了海关制服,“关检合一”正式在湖南落地,通关环节整合优化,长沙海关队伍也壮大到1000多人。
而在恢复建关初期,长沙海关只有60余人,机构组成很简单,主要由邮检组、旅检组、货管组以及调查组等几个部门组成。
随着我省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业务量一直增长,各地开始呼吁设立海关机构。岳阳海关、衡阳海关、常德海关、韶山海关、株洲海关、张家界海关、星沙海关等陆续开关,湘西海关正在筹建中。
“通关改革持续推进,通关环境不断改善。”长沙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农渝介绍,全国通关一体化、无纸化、电子支付、跨境一锁、“关检合一”等改革,大大便利了对外贸易,大幅压缩了通关时间。2017年,长沙海关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上年均压缩50%以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对外开放门户敞开、开放平台设立以及外贸体制改革一步步“放权、松绑、搞活”,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开始在湖南与世界之间加速流动,我省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319万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360.4亿美元。开放型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外贸产品不断迈向高端市场,企业、产能也在大规模“走出去”。
“最开始的时候,进口的需求比出口的需求更为迫切,主要是对高新技术产品、机电装备的需求旺盛。”张明说。
1985年,长沙电冰箱厂从意大利引进一条冰箱生产线月,第一台“中意”冰箱诞生。“中意电器,人人中意”成为当时家电行业响亮的广告。
与装备技术同时引进来的,还有资金。1983年以前,全省只有一家合资企业,到1986年底,全省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67家。
引进来的同时,湖南产品也开始大规模走出去。首先走出去的是红茶、花炮、陶瓷这些传统优势产品。
有着千年历史的浏阳花炮,迎来了出口的快速的提升,这些在家庭作坊、农家屋里完成的浏阳花炮,漂洋过海,绽放在异域他乡的夜空。
1993年2月,经国家经贸部批准,浏阳成为我省第一个拥有外贸自营出口权的县。
1996年,浏阳人钟自奇成立东信烟花厂,经历了体制松绑后浏阳花炮更为绚丽的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南花炮出口占到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
随着我国拿到“WTO”的入场券,我省全面放开进出口经营权,出口经营主体步入多元化时代,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在浏阳,花炮企业一度达到上千家,其中出口企业300多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浏阳花炮的销售已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浏阳烟花爆竹出口销售额达31.5亿元。
在东信烟花的仓库里,记者看到,码放的各类烟花箱子上,印有世界各地不同语言。钟自奇称,从今年年初开始,出口烟花的生产排期就已经到了年底。
在1993年进入湖南外运报关有限公司的报关员曾红艳的出口报关单里,上世纪90%的出口产品是生猪、茶叶、稻谷等农产品,后来各种深加工产品逐渐增多,出现飞机刹车片、混凝土泵车等高端产品。
湖南制造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出口提速;全球市场布局逐步优化,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迅速拓展。
产品“走出去”不断迈向高端市场,企业、产能也在大规模“走出去”。从杂交水稻开始,敢闯敢干的湖南人,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东盟地区占有了一席之地,并逐渐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矿产资源开发、路桥房建、能源开发、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海外湘军”品牌。
迎着改革开放的长风,湖南,正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地与世界对接。开放潮声激越,市场更辽阔!
2014年10月,湘欧快线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2017年12月,湖南首条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月,长沙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我省共有3个一类口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岳阳城陵矶港、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
此外,湖南的二类口岸还有长沙霞凝港码头、长沙火车北站、郴州火车站、常德盐关码头、怀化火车站等。
星沙海关、岳阳海关、株洲海关、韶山海关、常德海关、衡阳海关、张家界海关、湘西海关(筹),长沙海关驻黄花机场办事处、长沙海关驻郴州办事处、长沙海关驻永州办事处